China 车闻在线

日产中国40周年:以时光为证,在转型中探寻新增长曲线

51,311

当“四十载,伴NI行”的主题灯光点亮杭州夜空,日产中国的品牌之夜不仅串联起一段跨越四十年的在华发展史,更以两款战略新车的首秀与清晰的全球布局,勾勒出这家跨国车企在新能源时代的中国答卷。

从1985年北京办事处成立,到与东风汽车缔结22年的深度合资,日产的中国叙事始终围绕“本土化”展开。如今在“Re:Nissan”战略框架下,首席执行官伊凡·埃斯皮诺萨将中国定义为“转型关键”,并非偶然——中国市场的技术迭代速度与用户需求复杂度,早已成为全球车企的“试炼场”。而此次亮相的两款新车,正是日产对这份“试炼”的回应:全球首款插混轿车N6,延续了“技术日产”在动力系统上的可靠性基因;天籁·鸿蒙座舱则打破了燃油车与智能座舱的壁垒,用华为生态的交互体验,尝试触达对智能化有更高要求的用户群体。

更值得关注的,是日产在“Glocal模式”(全球本土化)下的组织变革。正如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马智欣所言,中国团队在产品定义、开发节奏上获得了更大主动权,这让年轻设计师团队能更精准地捕捉本土需求——从广受好评的N7到此次的N6,产品身上的“中国印记”愈发鲜明。这种“放权”背后,既是对中国市场重要性的认可,也是跨国车企应对本土竞争的必然选择:当中国品牌在新能源领域以“快速迭代”和“场景化创新”抢占先机时,只有让本地团队更灵活地响应市场,才能避免“全球车型本土化适配”的滞后性。

当然,四十年积淀的优势与转型期的挑战,始终并存。“舒适、安全、可靠”的品牌标签,是日产积累千万用户的基石,但在年轻消费者更看重“个性化表达”与“科技新鲜感”的当下,如何让经典优势与新需求更好融合,仍需持续探索;尽管Z NISMO的引入计划能唤醒性能车爱好者的热情,但在新能源主流市场,如何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、缩短新品上市周期,仍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。

站在四十年的节点上,日产中国的品牌之夜,更像是一次“承前启后的宣言”:回望过去,它以本土化合资夯实了根基;面向未来,它正以“在中国、为中国、向全球”的战略,尝试在电驱化与智能化的浪潮中找到新定位。对于日产而言,接下来的考验不仅在于技术与产品的落地速度,更在于如何让“四十载的陪伴”转化为用户对新品牌形象的认可——毕竟在竞争激烈的中国车市,只有真正与用户“同频共振”,才能在下一个十年持续“伴NI行”。

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相关文章

更多